
过去两年,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万千散户中,悄然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群体——他们不是机构,却有体系;不是游资,却能稳定;他们以“聚散成庄”的模式协作,以“共赢”为信仰,正在构建一种全新的散户生态。

这个群体的名字,叫“智汇社”。
而带领这个组织从几十人到上万人的,是智汇社联合创始人、—钟艳华。
在接受采访时,他没有讲大道理,只平静地说了一句:
“智汇社存在的意义,不是为了快,而是为了让普通人有一条能走远的路。”
在过去十年,中国中产的理财逻辑几乎没变:
工资存款、理财产品、买房抗通胀。
但到了2024年,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经降至1.45%,稳健型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也跌破3%。
这意味着,10万元一年最多赚3000块,而通胀可能吃掉一半。
这就是第一条财富曲线——安全,但无增长。
“这条路的尽头就是焦虑。”
钟艳华说,“大家想安全,也想多赚,可没有渠道、没人带、没人教。最后就变成了追热点、信小道、靠运气。”
智汇社要改变的,正是这种“无力感”。
智汇社的核心模式是“实盘操盘 + 体系化分工 + 风控管理”。
它让普通人能以资金参与A股市场的实际操作,却又不必自己去盯盘。
钟艳华介绍,智汇社在与香港龙铭策选合作后,建立了由七大系统支撑的操盘体系:
账户矩阵系统、盘口识别模块、动态仓位调度、非对称成交伪装、风控中控系统……
这些词听上去专业,但核心一句话——用技术替代情绪,用逻辑替代运气。
“我们不讲神秘,不讲暴富。我们讲复利、讲纪律。”
钟艳华说,“智汇社的收益是稳的,但更重要的是它可持续。”
根据智汇社的数据,成员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保持在60%以上,月均复利约20%。
“我们不保证每一单都赢,但我们能保证长期下来,你会是赢的。”

钟艳华把智汇社称为“散户的协作网络”。
在这里,每个人既是投资者,又是参与者。
智汇社的收益体系分为两部分:
一部分是静态收益——每日优投带来的投资回报;
另一部分是动态收益——分享、培训、带团队的成长红利。
“我们希望成员不只是拿收益,而是理解收益。”
他解释,“越懂逻辑、越守规矩、越愿意分享的人,收益自然会更多。”
因此,在智汇社内部,学习与成长被视为“赚钱的前提”。
每天晚上七点半的智汇课堂,是每个成员必须上线的培训课程。
不学习的人,很难留在系统内;学习的人,会发现规则越清晰,心越安。
谈到“稳”,钟艳华用了一个比喻——“制度是智汇社的底盘”。
“别的平台靠概念、靠情绪,我们靠制度。”
他说这话的时候很平静,但背后是智汇社两年来无一次挤兑、无一次暴雷的成绩。
智汇社与香港龙铭策选合作,所有资金都在跨境清结算系统内流转,
提现与充值全程可查、可追溯,
加上严格的风控体系与实名认证机制,确保账户安全与资金透明。
“市场上出问题的平台,不是亏钱,而是乱。
我们之所以稳,是因为我们不乱。”
钟艳华强调,“每一次操作、每一个规则,都是公开的、可验证的。”
“我见过太多靠感觉投资的人。”
钟艳华说,“今天听人说涨就买,明天听人说跌就抛,一年忙下来还不如银行存款。”
智汇社要做的,是改变这种“情绪化投资”的习惯。
在他的理念里,赚钱不是天赋,是逻辑的结果。
智汇社通过培训、复盘和风控机制,让普通人也能理解复利、仓位、纪律这些专业概念。
当认知提升了,钱自然就会流向正确的地方。
“你不学习,就永远靠运气。
可你学了,哪怕暂时亏,也会越来越稳。”
当被问到智汇社的未来规划时,钟艳华的回答很直接——国际化。
他透露,智汇社已经与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接触,
在香港、日本、马来西亚等地探讨“全球散户共赢”模型,
目标是让中国散户在国际市场中,也能拥有自己的声音与渠道。
“我们研究的不只是中国股市,而是全球散户的生存逻辑。”
钟艳华说,“未来,我们要让中国人学会在世界资本市场上,稳健地赚钱。”
采访快结束时,钟艳华沉默了几秒,说道:
“人生真正的拐点,不是你赚到第一桶金那天,而是你开始明白钱从哪来那一刻。”
智汇社的意义,也正是在此。
它不仅仅是一种收益模式,而是一场认知上的觉醒。
“有的人靠运气赚钱,有的人靠规则生财。
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后者越来越多。”
这就是智汇社——
一个用制度赢市场、用逻辑赢时间的组织;
一个为散户打造第二条财富曲线的平台。
版权所有 © 科智网 备案号:京ICP备19044848号-1 文章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。网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QQ:10374950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