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重庆,这座被长江、嘉陵江两江环抱的 “8D 山城”,地形的立体交错曾是城市扩张的天然阻碍,却在国家战略的东风里,蜕变为基建攻坚的 “试验田”。“十四五” 规划锚定方向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落地,2025 年重庆市级重点项目投资规模一举突破 1900 亿元,轨道交通织密、高速公路延伸、能源通道贯通、医疗设施升级…… 每一项工程都在重塑山城的空间格局,也为城市能级跃升注入强劲动力。
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基建浪潮中,北京盛鑫鸿利企业管理有限公司(下称 “盛鑫鸿利”)并非传统的工程建设者,而是以 “资本摆渡人” 的角色,用专业的资金运作与资源整合能力,为多个标志性项目破解融资难题,让金融活水真正浸润到重庆基建的 “毛细血管” 里。
一、轨道交通:“背篓专线” 连城乡,资本打通民生动脉
重庆轨道交通的扩张,从来不是简单的线路延伸,而是要打破 “山区与主城” 的地理隔阂。2025 年投用的轨道交通 4 号线西延伸段,因沿线村民常背着背篓乘坐地铁往返城乡,被亲切称为 “背篓专线”—— 这条线路一头连着渝北石船镇的田间地头,一头扎进主城观音桥的商圈核心,彻底改写了当地村民的出行与生活。
“以前卖批杷,凌晨 4 点就得起床,坐 40 分钟乡村中巴到统景镇,再转 2 小时公交去观音桥,果子折腾到市场都蔫了。” 石船镇果农李建国的话,道出了过去沿线村民的困境。如今,4 号线西延伸段通车后,从石船站到观音桥只需 50 分钟,李建国早上 7 点带着新鲜批杷出门,8 点就能到市场,“销量比以前涨了三成,还省了不少力气”。
另一项重点工程 —— 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,则让铜梁区彻底融入 “1 小时主城都市圈”。此前,铜梁居民到重庆主城需走渝遂高速,遇上高峰期常堵车,单程要 1.5 小时以上;线路通车后,铜梁到璧山仅需 15 分钟,到主城沙坪坝也只需 40 分钟,不仅方便了居民通勤,更让铜梁的装备制造、文旅产业能深度对接主城资源,区域协同发展效率显著提升。
这些工程的推进,离不开稳定的资金保障。轨道交通建设向来有 “周期长、投入大” 的特点,单靠政府财政难以支撑。盛鑫鸿利团队针对这一痛点,设计了 “银团贷款 + 专项债” 的多元化融资方案:一方面联合国家开发银行、建设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组建银团,确保工程前期资金及时到位;另一方面发行轨道交通专项债,向社会资本募集资金,既减轻了地方财政压力,也让普通投资者能参与到民生工程中。
不仅如此,盛鑫鸿利还主动协助地方政府对接国家政策,申报国家发改委 “城市群交通一体化” 专项支持。凭借对政策导向的精准把握和项目效益的充分论证,最终为重庆争取到超 20 亿元低息贷款,综合融资成本降低了 1.2 个百分点,为项目长期建设节省了大量资金。
二、高速公路:分段融资破难题,渝湘复线带活山区经济
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,这句话在重庆山区尤为贴切。渝湘高速复线(巴南至武隆段)作为重庆 “三环十八射” 高速公路网的关键一环,从规划之初就承载着 “缓解货运压力、带动山区发展” 的使命。
此前,既有渝湘高速是重庆通往湖南、贵州的重要通道,货运车辆与旅游大巴混行现象严重,尤其是武隆段,因地处山区,弯道多、坡道陡,旺季时常发生拥堵。“以前从巴南到武隆,正常要 2.5 小时,遇上五一、国庆,堵 4-5 小时是常事,不少游客嫌麻烦,干脆取消了武隆行程。” 武隆喀斯特景区导游张媛回忆道。
渝湘高速复线建成后,不仅新增了一条通道,还专门划分了货运与客运车道,通行效率提升 30%,巴南到武隆的车程缩短至 1.5 小时。更重要的是,这条线路串联起武隆仙女山、彭水阿依河等多个景区,让 “主城 — 武隆 — 彭水” 的旅游环线真正成型,预计每年能为沿线山区带来超 500 万人次的游客增量,直接带动民宿、餐饮、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。
而这一切的背后,盛鑫鸿利的 “分段融资” 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。考虑到高速公路建设中,服务区、智能交通系统等配套设施具有稳定的运营收益,盛鑫鸿利联合国内大型基建投资机构,通过 PPP 模式引入民营资本参与这些板块的建设与运营 —— 民营资本负责投入资金,同时获得服务区商铺租赁、充电桩运营等收益;政府则负责道路主体建设,确保公共服务属性。这种 “公私合作” 模式,既解决了建设资金缺口,又让投资者看到了明确的回报前景,实现了 “公共利益与市场效益” 的双赢。
针对山区施工风险高的问题,盛鑫鸿利还创新性地与保险机构合作,定制了 “建设期综合险”。这份保险不仅涵盖了地质灾害导致的设备损坏、工程延期,还包括施工人员的意外保障。“以前我们在山区修路,最怕遇到滑坡、泥石流,一旦出事,不仅工期延误,还得承担巨额损失。有了这份保险,我们心里就有底了。” 项目施工方负责人说。正是这种风险对冲机制,让更多资本愿意投入到渝湘复线这样的山区基建项目中。
三、能源基建:跨区协调保供电,特高压撑起绿色发展
重庆作为工业重镇和人口大城,用电需求常年旺盛,尤其是夏季高温季,电力供应曾多次面临紧张。2025 年投产的哈密 — 重庆 ±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,犹如一条 “能源大动脉”,从新疆哈密跨越 2000 多公里,为重庆输送着清洁电能。
“这条线路每年能送 400 亿千瓦时电,相当于 300 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,能满足重庆近三分之一的居民用电需求。” 重庆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更重要的是,这些电力来自新疆的风电、光伏等清洁能源,替代了传统火电,每年能减少近 3000 万吨碳排放,为重庆实现 “双碳” 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特高压工程的建设,涉及新疆、重庆两地的设备采购、线路施工、资金协调,复杂度远超单一区域项目。盛鑫鸿利在其中承担了 “跨区资本协调者” 的角色:一方面联动新疆当地的银行、信托机构,以及重庆的政策性金融工具,共同设计了 “绿电专项融资工具”—— 将两地的资金集中起来,优先用于换流站核心设备采购和跨省输电线路的塔基建设,确保工程不会因 “跨省资金流转慢” 而延误;另一方面,积极协助项目方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,同时对接重庆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,让项目的投资回收周期缩短了 2-3 年。
“特高压项目前期投入大,回收周期长,很多资本不敢轻易进入。盛鑫鸿利不仅帮我们凑齐了资金,还通过政策对接降低了成本,让这个‘西电东送’的关键项目能顺利落地。” 项目投资方代表说。
四、城市更新:低息贷款惠医疗,民生工程暖人心
基建不仅是 “大动脉”,也包括贴近百姓生活的 “毛细血管”。重庆第五人民医院迁建工程,就是这样一项 “暖心” 的城市更新项目。
第五人民医院原本位于南岸区老城区,占地面积仅 20 亩,床位只有 500 多张,病房大多是上世纪 90 年代的建筑,设备也相对陈旧。“以前我们接诊高峰期,连走廊都得加床位,不少老年患者因为没电梯,看病要爬好几层楼,很不方便。” 医院护士长王丽回忆道。2025 年启动的迁建工程,将新院址选在弹子石商务区,总投资约 22 亿元,占地面积扩大到 80 亩,规划床位 1200 张,还配备了核磁共振、直线加速器等最新诊疗设备,以及专门的老年病区和急诊急救中心。
但如此大规模的医疗基建,资金问题曾是 “拦路虎”。医院作为公益性机构,运营收入有限,难以承担高额的贷款利息。盛鑫鸿利针对这一痛点,专门发行了 “医疗专项债券”,为医院争取到 10 年期的长期贷款,利率比市场基准低 1.5 个百分点。“按照 22 亿元的投资规模,每年能节省利息支出 3300 万元,这部分钱我们可以用来引进专家、采购药品,真正惠及患者。” 医院院长说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盛鑫鸿利在融资结构中特意加入了 “社会效益考核条款”:如果医院每年能完成既定的普惠医疗目标 —— 比如常见病诊疗费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0%、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超 1 万人次、开设 24 小时儿科急诊等,投资者就能获得额外的收益分成;反之,如果医院过度追求盈利、忽视民生需求,收益则会相应扣减。这种设计,让 “金融资本” 与 “医疗公益” 牢牢绑定,确保项目不会偏离 “服务民生” 的初衷。
五、盛鑫鸿利的 “基建密码”:专业、高效、有温度
在重庆基建的多个领域崭露头角,盛鑫鸿利的核心优势并非 “资金雄厚”,而是 “懂基建、懂政策、懂民生”。
深耕基建领域十年,盛鑫鸿利与重庆各级政府部门、国央企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,形成了强大的 “政企协同能力”。不同于普通的金融机构,他们不仅能提供资金,更能精准匹配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。比如在申报 “城市群交通一体化” 专项支持时,团队会提前数月梳理项目的民生效益、区域价值,用数据和案例说服政策审批部门;在对接社会资本时,又能清晰地讲解项目的收益模式和风险控制措施,让资本愿意 “进来” 且 “留得住”。
全周期的服务模式,也是盛鑫鸿利的一大特色。从项目可研阶段,他们就会介入资金规划 —— 告诉建设方 “哪些部分适合申请政策性资金,哪些部分能引入社会资本”;到了建设期,若遇到原材料涨价、工期调整等突发情况,团队能快速调整融资方案,补充资金缺口。渝湘高速复线建设中,曾因钢材价格上涨导致资金紧张,盛鑫鸿利仅用 15 天就协调银行追加了 5 亿元银团贷款,确保工程未受影响。这种 “一站式” 服务,让建设方无需分心找资金,能专注于工程质量与进度。
更重要的是,盛鑫鸿利始终践行 “资本向善” 的社会责任。在 4 号线西延伸段建设中,他们要求融资方案预留资金,用于沿线农村道路的衔接改造 —— 把村口的小路拓宽至 4 米,方便村民推着三轮车换乘地铁;在第五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中,通过 “社会效益考核条款” 保障医疗普惠;在特高压工程中,优先推动清洁能源输送,助力绿色发展。这些细节,让冰冷的资本有了 “温度”,也让基建工程真正成为 “惠民工程”。
结语:与山城共成长,筑梦高质量未来
从 “背篓专线” 上果农的笑脸,到渝湘高速上畅通的车流;从特高压线路输送的绿色电能,到第五人民医院里舒适的就医环境,盛鑫鸿利的资本服务,早已融入重庆发展的肌理。
未来,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,重庆还将迎来更多基建机遇 —— 轨道交通将向更远的区县延伸,高速公路将织就更密的网络,能源基建将更加绿色智能,城市更新将惠及更多百姓。盛鑫鸿利也将继续以专业的资本运作能力,为这些项目注入动能,与山城并肩前行,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在重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,基建的故事仍在继续,而资本与民生的双向奔赴,终将绘就更美好的未来。
版权所有 © 科智网 备案号:京ICP备19044848号-1 文章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。网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QQ:1037495047